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幸福像花儿一样

学习母语,尊重母语,正确使用母语,努力维护母语的纯洁和健康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1. 对我们的母语总是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,从不敢乱用,看到那些不符合汉语规范的字、词、句,总想说一说,也算是一个“医生”吧。但水平有限,难免会有“误诊”的时候,希望大家监督,提出批评和建议,我一定虚心接受。 2.喜欢集邮,特别钟情于邮戳及各种民间邮刊。

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  

2016-07-31 09:50:55|  分类: 语文论坛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


近些年,社会大众和媒体在说到繁体字与简化字的问题时几乎都会拿简化字“爱”说事儿。比如主张恢复繁体字、主张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、批评社会道德沦丧、批评传统文化式微等,都把“爱”字的简化当作批评对象。其实,那些持论者对“爱”字的本义、对“愛”如何以及何时开始简化为“爱”,可能一知半解或者一无所知。


“愛”本与脚趾有关


《说文解字》(以下简称《说文》)是汉代许慎所著的分析字形、解释字义的权威著作。《说文》将“愛”置于夊(suī,趾的最初形体“止”的倒写)部而不是心部,也就是说,“愛”的本义与脚趾有关而不是与心有关。

再看看释义就更清楚了:“愛,行貌。从夊,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声。”清代的《说文》学大家段玉裁对“愛”注释是:“心部曰‘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,惠也’。今字假愛为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废矣。愛,行貌也,故从夊。”对“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”(ài)的注释是:“许君惠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字用此。愛为行皃。乃自愛行而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废。转写许书者遂尽改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为愛。”这就清楚地表明:“愛”是从夊、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声的形声字,本义为行走的样子,而“仁爱”之意本作“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”(义符为心、声符为旡的形声字。旡音,与爱的古音非常接近)。“心”只是声符“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”的组成部分,与“愛”字的音和义没有直接关系。用“愛”表示仁爱、惠爱是假借用法。

出土先秦文献中表示仁爱、惠爱义用的是“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”字。战国中山王壶铭文的辞例是“德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深则贤人亲”。但汉代的出土文献中该义已改用“愛”字,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》甲本“愛以身为天下”。今天所见传世先秦文献表示仁爱、惠爱义时基本都用“愛”而很少用“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”,则是后人翻刻古书时将“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”改为“愛”的结果。


“愛”的简化早在魏晋


“愛”从先秦到现代楷书繁体字的演变情况如图所示(前五个字形取自《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》):

 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

       还有人认为“愛”字中间不是心而是“必”,也是误解。从上面第四个字形可看出,中间类似“必”的形体是书写者把下部“夊”的第一笔穿透上部的“心”所致,这种写法在欧阳询、颜真卿、米芾、唐伯虎等历代书法家笔下都很常见。

那么,“愛”又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呢?我们看看下列字形(前五个字形取自《草书大字典》):

       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

从这些草书字形可以看出,字形下部作为声符之一部分的“心”和义符“夊”本不属于同一构形层面的构件,因位置相接,快速连写时变成了“友”,即先将“心”草书为类似一横的笔画,并将其与下一部件“夊”的第一笔连写,客观上就形成了类似“友”的形体,这从上图倒数第二个明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字形上可以看得很清楚,而最后一个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作品中的字形,已与现代简化字毫无区别。

简化字形“爱”早在魏晋时期的造像上就出现了,其后历代的书法作品中皆不鲜见。我们举孙中山先生的书法作品为例(见下图)。

“愛”是如何简化为“爱”的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


“爱”不能承受之重


汉字已有几千年的演变历史,字形由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、隶书到楷书,形体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比如何以“射”字从“身”、“香”下为“日”,何以“秦、奉、奏、泰、春”上部相同,何以“弄、奂、舆、举”下部有别?没有古文字学知识,这些字的字形来源、“精意”所在,一般人难以知晓。

前面提到的东汉许慎,在当时就享有“五经无双”的美誉,但在《说文》中也难免有误解字形、误释字义之例。如把小篆字形的“為”误释为“母猴”,今人见到“為”的甲骨文、金文字形,是一只手牵着一头大象,才知道“為”的造字本义是人牵着大象从事劳作,跟“母猴”毫无关系。小篆字形距离甲骨文、金文等古文字当然要比现代字形近太多,以许慎的学问,解释字义尚且出错,今人试图用现代楷体字形解释造字意义,试图“深挖”其中的文化内涵,牵强附会之处只会更多。

文字学是一门科学,有自己的科学术语、科学规律和研究门槛。为了有趣或者在非正式场合做文字游戏,出现类似宋朝王安石所说“波为水之皮”那样的“歪解”可以理解;但若是著文书面讨论或者在正式场合口头发表有关汉字问题的见解,还是应该了解一些汉字学知识,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汉字,而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,任意曲解字形,或者如鲁迅在《名人与名言》一文中所说,以为“名人”对任何非专业内的问题都有高见。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类似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满加到“爱”字头上的现象。

    ——摘自《光明日报》201661207版,作者:陈双新 王强军(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,河北大学文学院)

        提示:金德生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后,作《受 · 爰 · 愛》一文,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,大家可以对照阅读。欲欣赏金先生的原文,请点击这里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99)| 评论(9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