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“签赏”是“鉴赏”
[病例]他既关注木雕的使用价值,又重视它的签赏价值,还特别享受购买时的精神满足。
【诊断】“签赏”应为“鉴赏”。形似致误。
【辨析】鉴,读jiàn,繁体字作“鑑”(或“鑒”),从金,监(監)声。本是古代一种盛水的大盆,金属制作。《说文·金部》:“鉴,大盆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字从金,必以金为之也。”在镜子发明前,古人常用大盆盛水“照镜子”,所以“鉴”也可作梳妆打扮之用。后来铜镜发明后,也称“鉴”。《广雅·释器》:“鉴,谓之镜也。”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:“以铜为镜,可正衣冠;以史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。”其中的“鉴”即镜子。再引申指“照”。如“水清可鉴”“光可鉴人”等。进一步引申指“审察”“仔细看”。如“鉴定”“鉴别”等。还可指使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。如“前车之鉴”“引以为鉴”等。
鉴赏,即仔细审视或判断(真伪、优缺点等)及欣赏。如“鉴赏字画”“鉴赏古诗词”等。
签,读qiān,形声字,从竹,佥(qiān)声。本义指“书签”,即悬挂于卷轴一端署有书名的竹木小片。也指贴于封面的纸或绢条。夹在书里作为标记阅读进度之用的小薄片,称“书签”。后来,在文件或单据上署名或题写文字以为标记,也称“签”。《篇海类编·花木类·竹部》:“签,签书文字也。”现在人们经常说的“签发”“签押”“签字”等,用的就是此义。用简单的文字提出要点或意见,也称“签”。如“签呈”“签注”“在报告上签意见”等等。
——摘自《字误百解》,作者:黄安靖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