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幸福像花儿一样

学习母语,尊重母语,正确使用母语,努力维护母语的纯洁和健康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1. 对我们的母语总是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,从不敢乱用,看到那些不符合汉语规范的字、词、句,总想说一说,也算是一个“医生”吧。但水平有限,难免会有“误诊”的时候,希望大家监督,提出批评和建议,我一定虚心接受。 2.喜欢集邮,特别钟情于邮戳及各种民间邮刊。

不成想、不承想、不曾想  

2015-04-17 06:35:26|  分类: 词语辨析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不成想、不承想、不曾想


大连某高校退休教师余明先生今晨在职业博客上发来留言如下:

陈老师您好!久未拜访,望见谅!今有一事不明,求教与您,望不吝赐教!我的问题是“不成想、不承想、不曾想之间有什么区别?”

不成想、不承想、不曾想 - 李学东 - 幸福像花儿一样

 这个问题从词典中基本上可以找到答案。
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收录了“承想”这一词条,释文是:料想;想到(多用于否定式,表示出乎意外):不承想︱没承想会得到这样的结果︱谁承想今天又刮大风呢?也作成想。

这就是说,“不承想”是“承想”这个词语的否定形式,也是唯一通行的形式。换言之,“承想”通常不用于肯定形式。北大CCL语料库搜索,可得到60余个使用了“承想”的语料,全部是否定形式,包括“不承想”“没承想”“谁承想”“哪承想”四种否定形式。“成想”的否定形式(“不成想”“没成想”“谁成想”“哪成想”)共有58个语料。

但“曾想”则不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均未收“曾想”词条。在CCL语料库搜索“曾想”,大部分是组成“曾想过”“曾想到”“曾想起”“曾想得到”等形式,在这些句子中,“曾想”并非独立的语言单位,绝大部分是“曾-想过”“曾-想到”“曾-想起”“曾--得到”等组合形式,“曾”是独立的副词,修饰后面的动词结构。即使有一些“曾想”后面没有“到”“过”等动词或助词,似乎是独立形式,“曾”也是作为副词修饰动词“想”,如“‘文革’中待业8年,曾想去当老师,费尽心机没能当成。”;或者“曾想方设法”这样的组合形式。虽也有个别“不曾想”表示出乎意外的意思,可以断定是不规范的用法。如:“他打算到抚顺去,不曾想迷失了方向,走到北山老林里来了。” 此句中的“不曾想”应改为“不承想”。

概言之,“承想”“成想”“曾想”中,“承想”“成想”是同义词,而“承想”是最规范的用法;“成想”也是合法的词语,但不是首选词;“曾想”则不是独立的词语(是实际使用时的临时组合:时间副词加动词)。“承想”“成想”都只用于否定形式。也就是说,“不承想”“不成想”是同义用法,其中“不承想”是首选形式,“不曾想”是临时组合,与前二者也非同义用法。

附注:企博网无法回复,我只好用私信形式答复了余明先生。

    ——摘自“陈林森的博客”,作者:陈林森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105)| 评论(4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