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确的写法是“心理暗示”
在震后几年时间里,雷楚年的种种收获,皆因“抗震救灾英雄少年”的荣誉。这似乎是一个极强的心里暗示,凭借这一荣誉,他可以享受其他人无法享受的待遇,还可以获得更多。(《齐鲁晚报》2014年11月17日B01版,《“英雄”雷楚年的迷失》)其中的“心里暗示”应写成“心理暗示”才对。
心理暗示,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、观念、情绪、判断、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,最常见的心理现象。是用含蓄、间接的方式,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,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,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,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。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:暗示是人类最简单、最典型的条件反射。从心理机制上讲,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,不一定有根据,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,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。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。比如,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。(百度百科)
将“心理暗示”错成“心里暗示”的不只是《齐鲁晚报》上的这一个用例,在“人民网”内检索,使用“心里暗示”的文章有179篇,使用“心理暗示”的文章有9,507篇。正确的用例多于错误的用例。而在“新华网”内检索,使用“心里暗示”的文章有927篇,使用“心理暗示”的文章有580篇,正确的用例少于错误的用例。这说明两者混用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