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混淆“巳”和“已”
博文《中国改革面对十大失败 无人敢宣布》,谈到了改革失败的十个方面,第六个方面是这样说的:“推行法治反腐倡廉失败,始终没能跨越过行政干预这一门槛,结果还是权大于法,贪污这个“瘟疫”早巳渗透社会每个角落,正在深化,潜规则化,实际是魔高一丈时道才高一尺,基本上巳束手无策,不杜绝行政干预,推行法治反腐倡廉就不可能成功。”其中的两个“巳”都错了,应该写成“已”才对。
巳,象形字。甲骨文、金文的“巳”字,很像母腹中的胎儿,脑袋很大,身体蜷曲。小篆线条更圆滑,“子”形更逼真。隶书、楷书笔画化,失去原形。“巳”字的本义是胎儿,即人。后来本义消失。假借为地支第六位。十二生肖之一,巳属蛇。又假借为十二时辰之一,“巳时”指上午九时至十一时。又能与天干相配,古代用来纪日。
已,象形字。甲骨文的“已”字像胎儿形,因用刀契刻,所以线条呈方直状。金文、小篆线条圆润,形象逼真。隶书、楷书笔画化,失去原形。“已”字的本义是子。假借为“停止”。由“停止”引申为完毕。用作副词表示“已经”的意思。
由此可知,“巳”与“已”在古代是同一个字,但在现代汉语中,这两个字已经严格区分开了。
上引文字中,作者的意思是说,贪污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,对此已经束手无策了,这与地支、生肖、时辰没有关系,故,其中的“巳”应写成“已”才对。
顺便说一下,与“巳”“已”形体相似的还有一个“己”字。己,也是一个象形字。甲骨文、金文的“己”字,是捆绑东西的一根弯曲的丝绳的形状。这是古代用来绑在箭上或猎鹰腿上的丝绳。小篆的形体有变化。楷书笔画化,略同金文。“己”字的本义是拴在箭上的丝绳,后来本义消失。假借为“自己”的“己”,又假借为天干第六位。
有什么窍门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巳、已、己吗?有!
“己”,也就是我们自己,要学会节省,所以一点也不能出头;“已”已经不能再向上发展了,就得适可而止;“巳”就像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。
评论